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珠三角将建设更具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起飞和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后,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使珠三角变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上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的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发展,市场经济更加活跃,成为“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前30年,珠三角一直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支点,吸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也是引导中国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30年后,为适应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珠三角被赋予新的使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珠三角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这预示着珠三角迈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珠三角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目标。

国家参与全球竞争重要空间载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城市群组织形式为代表的城镇密集区域,成为集聚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社会要素的巨大影响空间。这些大型城市群地区被认为是最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地区。世界级城市群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

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家三大城市群之一,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其中心城市的发展完备度、区域城市体系与城市网络的联系度已经初步达到世界级城市群的水平,但与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我国尚缺乏经验,国外却已有近百年的大型城市群规划发展历史。

尽管与西方相比,我国城镇化在动力机制、资源条件及政治基础上与他们存在天然的差距,城镇化的路径不尽相同,但仍然面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例如人口快速集聚与产业发展转型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挑战,对在区域层面制定政策、规划以解决问题的要求,以及对区域发展与国家目标关系的认识等。研究这些地区的发展历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作出比较,可以为珠三角提供有益的借鉴。

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世界上业已形成的几大城市群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普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二战之后的高速城镇化与工业化阶段,战后的东京、巴黎等城市经历了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和人口的大幅提高,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快速膨胀以及重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后,东京、巴黎等城市群面临着人口过度集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纽约则出现了以公路为导向的低密度郊区蔓延。在此背景下,区域性规划应运而生,成为疏散人口、限制城市的无序蔓延的关键政策举措。

六十年代中后期到七十年代进入了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多中心发展阶段。随着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工业向外围迁移,几大城市群开始从区域层面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建设新的中心城市,使区域空间形态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中心区在向外疏解的同时,面临着“去工业化”和产业向高端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更新改造成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主要方式。这一时期,区域规划以区域格局的重构为主题,通过区域高速公路网和地区性地铁的建设、快速干道的延伸、铁路网的更新改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建立了完善的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奠定区域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架构;并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新城,建设区域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市群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市结构转变。此外随着城市群网络的完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中心区的人口阶层分化等生态、社会问题也逐渐成为规划关注的重点。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几大城市群纷纷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以谋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试图在全球急剧变化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其新型发展战略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发展重心由追求经济发展转向追求社会和谐转变,形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愿景。在远景规划层面,芝加哥提出要建设“更宜居与更具竞争力的地区”,构建多元化的宜居社会,形成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和管理协作能力闻名的区域;纽约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以及城市土地、水资源、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重点对城市物质空间进行规划,谋求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提高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创造一个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

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增强全球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关注的核心。为增强全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方面普遍采取的政策是推动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强调研发的驱动能力,强调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以谋求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领导地位。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推动高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先进制造业、消费性服务业以及研发创新、文化创意等经济活动的均衡发展。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几大都市圈尤为关注环境友好、交通高效和文化多样的区域一体化发展。例如东京都市圈遵循“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城市间的高效协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递和转移全球化势能的“高地”

英美模式的世界城市建设,往往突出强调了城市的全球抱负与国际面向,认为城市可以单纯通过担负国际功能乃至离岸业务、中转职能来达成经济结构与规模的跃升,即所谓的“离岸发展”,突出城市的国际化、甚至强化全球性联系,可以使城市超越所在区域和国家的发展状态,而从全球化浪潮中汲取活力,达成更好的发展表现,由此在实践中出现“去国家化”“超国家化”倾向。但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还是上溯到上轮亚洲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国际投资从来都是出逃的主力,而受打击最重的恰恰是他们之前蜂拥而至的所谓国际大都市、世界城市。

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发展,可以“超前”但不可能“超越”其腹地的发展阶段而单独获得领先于整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成果。因此,除了“离岸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应同时重视“在岸发展”,形成面向全球与国家的双重发展取向。“在岸发展”取向就是强调塑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目标,强调要首先关注和经营好城市自身和直接腹地,谋求根植性的发展,以此作为实现或巩固地位的力量所依。发展世界级城市群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自身的塑造强化整个地区和国家对于全球化经济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引领国家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失控的、游离的“飞地”。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塑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明确其国家目标,将其视为保证国家崛起、提升国家能级的关键,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予以实施。

在新的全球形势下,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要尤为关注竞争力,关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珠三角当前面临着城市群的网络化程度较低,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城市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区域一体化制度壁垒尚未突破等问题,更需要借鉴上述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并结合珠三角当前的发展阶段来制定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方向、方法。关注竞争力,需要加强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多元化,突破行政体制壁垒推进区域一体化,形成珠三角地区在全球生产、消费以及控制管理环节的独特优势。关注可持续发展,需要着眼于高效的交通网络,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社会效应,以及多元包容并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社会的高度协调。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