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万晓宁:热爱与坚持

万晓宁

UDG联创设计集团副总裁

 

卓越的设计源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深刻领悟,倾听生活的智慧,寻求自然的指引。

——万晓宁

 

潮起潮落,当时代赋予建筑设计行业的红利褪去,才知保持热爱的有几人。对于用半生精力来守护建筑师这份职业精神的人来说,行业的寒气并不能动摇他的决心。二十多年来,他深耕建筑设计市场,获得国内外40多个奖项。2019年,被上海市总工会评选为“十大杨浦工匠”。2020年,他的工作室更被上海市杨浦区总工会授予“杨浦区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2023年,获得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荣誉。他就是联创设计集团副总裁,万晓宁,面对当前困顿的设计市场,万晓宁并没有过多的悲观,依旧初心不改地说道:一个人的完美工作状态,就是热爱与坚持。

 

您能谈谈选择建筑师作为自己职业的原因吗?

万晓宁:

我是家族中第一个学建筑的。高中时,我的物理成绩特别好,就想发挥自己的强项。物理学核心是力学,力学可能与建筑有一些关系,再加上平时我也比较喜欢画画,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一看,我觉得建筑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吻合,就选了建筑学这个专业。

当时我自己做的分析过于简单、幼稚,但是父母还比较支持我。我知道他们更倾向于让我学医,因为学医就可以回老家工作,家人可以在一起。学建筑基本上就得走出去,最好是在一线城市,在一个资讯和信息都很发达的一线城市,才能有更高的眼界和成就。

我是1997年参加高考,当时进入建筑学这个专业的,几乎是每个学校最高分的那一批人,毕业后转行的特别少,不是到设计院就是开发商。所以,我从读书再到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在行业里坚持下来,其实是很朴素的想法。

 

在求学期间,有没有对您触动比较深的人或事?

万晓宁:

进入大学前,我并没有相应的美术功底,所以一开始学得比较吃力。在大一时,凡是与专业课无关的,我的成绩都很好,只要与专业课沾边的成绩都不太好,一度让我觉得是不是应该换一个理科的专业。后来碰到一些优秀的老师,在他们慢慢影响下,我变得自信,而且确实开始入门了,在大三下学期我的专业课进步特别快。

其中有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一位是教外国建筑史的朱老师。他讲课很生动,并相当专业地分析出形成不同建筑流派背后的一些原因和逻辑。另外,朱老师的手绘很见功底,他的教学笔记也非常吸引人,后来我在暑期的古建筑测绘实习也是他带的。

还有一位是教钢笔画的陈新生老师,他在钢笔画领域是全国知名的权威。老师功底深厚,人又实在,对我们也比较耐心。我是在合肥工业大学就读,老师一口安徽话也让人觉得亲切。

 

您从学校毕业就一直留在联创工作,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万晓宁:

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二十年是高速发展期,这是非常幸运的。高速发展期对于行业和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因为不断有新的岗位出来,推动着我一直往前走。我所面临的项目从一开始的小项目到大项目,能够独立负责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项目,都是行业发展、公司扩张给予的。

我进联创的时候,公司大概就20多个人,后来公司在巅峰期发展到4000人,当然现在规模也缩小了一些。但在二十年时间里,公司规模扩张了百倍,我带领的团队从三五人发展到上百人,管理人员也在扩大。站在行业风口上的优秀公司不断在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吸引着我留下来。

还有一些次要原因,因为我的性格偏内向,比较感性,对一些事情很长情,轻易不太会改变,包括一些兴趣爱好,像打球、跑马拉松,这些兴趣爱好也都几十年没怎么变。

 

ASSC:

您从一名助理建筑师起步到企业高层,您觉得自身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万晓宁:

可能自己感受不到,变化都是在点点滴滴中发生的。从结果来看,现在的压力比较大。过去只要把图画好,试错成本只在个人。而现在,如果我对一个项目的判断和决策产生偏差,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有整个项目团队。这就促使我不得不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

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说过一句话,当建筑师要“眼高手低”,首先审美要在线。要多看、多学、多做,反复地去验证。不断地看优秀大师的作品,看全球领先的城市面貌、尺度空间、建筑材料的变化。在看的过程中,因为总是在与美的东西打交道,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也会提升。

随着从业时间的积累,作为建筑师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在上海这样的头部城市,总会遇到最复杂的项目,包括政策、建筑技术和前瞻性方面的。在上海能把项目做好,再到全国其他地方做,也会更加有信心;所以,这些年,联创许多优秀的人才也在与行业共同成长。

 

ASSC:

二十多年来,您在住宅、商办、城市更新等项目上积累了许多经验,并获得过不少奖项,其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

万晓宁: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与大和房屋合作的一个项目获得日本G-Mark设计奖。该奖项大和在日本本土的项目都很少能获得,一个中国项目反而得奖了。这是一个在常州的住宅项目。我们与大和房屋中国区的领导沟通,他们希望住宅能够回归到最本源的追求,包括更多的与自然亲近,住户打开窗户能够听到鸟鸣,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获得更多的阳光,等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常州地域文化解读上花了很多工夫。因为我是常州人,在自己家乡做项目,更了解江南小城的优点。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很朴素的外立面,但是内部空间呈现的是对自然的拥抱,大面积的开窗,甚至有一些是270度视窗,虽然在结构上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业主比较理解和支持我们的设计。这可能是我目前职业生涯中比较感动的一个项目。

 

去年您获得了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的荣誉,您是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万晓宁:

首先,必须在公司的平台上才有机会去获得这样一个奖项,平台的作用是大于个人的。非常感谢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这样一个活动,也感谢联创给予我的机会。在评选的过程中,我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也认识了优秀的同行,其他的获奖建筑师给我很多的启示,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我出生于江苏常州,但是一毕业就在上海,对上海有着很深的感情,目前上海都算是我的第一故乡。“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评选的规则和资料,大多是围绕着建筑师在上海的一些经历、作品等等,我觉得这也体现出作为一个上海建筑师的担当和在全国建筑师中的一些引领的作用。

 

联创设计的商业建筑作品众多,根据您的观察,这些年来,商业建筑的流行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万晓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业的理解会发生变化。

以商业建筑为例,过去商业建筑解决的是一个纯功能的问题,就是给买方和卖方提供交易的壳子、空间。比如吃面,我们常州人要吃头汤面,甚至在早上四五点钟就开始排长队等待。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只在意好不好吃,后来开始讲究店面的装修环境,现在更多的关注体验。人们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产生一些新奇的思路,建筑师要去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建筑设计在不断变化,以适应人们对新商业空间的一些需求。事实上,从商业办公空间到住宅、工业建筑都是一样的,客户的需求变了,建筑各个类型都在发生变化。比如工业建筑,以前基本是低层的厂房,现在开始工业上楼,出现了一些高层的厂房。

 

近期联创战略研究院发布《工业上楼设计专题研究2.0》,对一些产业的工业上楼项目作了具体分析,您能展开谈谈吗?

万晓宁:

为什么要工业上楼?就是一个产业集聚区,需要高强度利用工业用地。以上海安亭为例,它是中国汽车行业首屈一指的加工基地,在几十公里的半径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安亭镇2020年工业产值3500亿元,占到全上海市的十分之一。它的痛点就在于“僧多粥少”,整个安亭的工业用地已经全部出让了,没有任何新的土地。那么,向天借地,做高层的厂房建筑,让工业上楼。

深圳的“工业上楼”在全国起步较早。深圳本身有许多的产业园区,像华为、大疆这样的科技企业有许多总部园区。上海起步晚一些,但是技术能力和条件,包括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支持等,都是国内领先的。

一般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大部分业态都是可以上楼的。上楼也解决了整个物流的垂直交通的问题。不过,有些行业对于震动有极高的要求,比如电子类、机械类,厂房可能会受一些限制,那就需要花更多的成本。

 

在设计行业下行的周期中,您对建筑师这个职业的发展是否依然乐观?

万晓宁

要跳出这个问题来谈看不看好这个行业的问题,重新认识我们工作或是存在在世界上的意义。我觉得最完美的一种工作状态就是工作即热爱与坚持。它无关这个行业的兴衰更迭。如果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你喜欢的,行业的好坏其实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我从接触建筑到现在,还是深深地爱着这个行业和建筑设计圈,也以自己是一名建筑师而自豪;其他的一些头衔都没有建筑师这三个字来得神圣。

任何一个行业或者一个生命体,总是存在的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这几个阶段。衰落以后再重新把这个过程走一遍。建筑行业周期会更长,所以当你把它看成一个世界上寻常的事物和生命体的周期性变化,也就没有什么好去质疑的,只不过当下建筑师的职业生涯正好碰到了行业的衰退期。

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个建筑师真正的设计能力其实得不到有效反馈。但是在行业的衰退期,设计是否能给建筑带来价值,就变得很重要了,比如通过设计赋予建筑更多的生命力,让这个项目能够长期存活下去。

现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了,中国也确实不需要这么多建筑师,那么建筑师群体就有一个出清的过程。我觉得,建筑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而且是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师来说,反而是好时代来临了,我们留在场上的建筑师能够用一辈子来做这件事情。

 

ASSC:

未来,您看好哪些细分领域的机会?

万晓宁:

城市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新建的建筑减少,更新类的项目变多,那么与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机会比较多,比如做建筑修复项目。进入存量时代以后,室内设计或许会比建筑设计更好一些。因为它的行业周期更短,所以更新的频率更高些。

从地域上来讲,西部的机会是大于东部的,一些区域可以对冲击行业中的过于市场化的东西。

另外,可以聚焦一些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与新兴行业相关的专业设计院肯定是好于传统的设计院。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UDG联创设计万晓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