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我们想要怎样的城市和住宅?

作为城市规划突出的问题,“千城一面”常常被人诟病。面对高度同质化的城市面貌,其根本原因可能还要归结于占比最高的住宅类型,绝大多数住宅设计遵循房地产业模式化、产品化的路数,缺乏对人的关怀和社区感的营造。建筑师、甲方、决策者等相关方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共同反思和协同实践,或将在曲折行进中推动现实困局的转变。

王澍:希望有安居房的设计机会,

应当把安居住宅和房地产住宅混合到一起

王澍,业余建筑工作室创立人

城市建筑能不能接续历史传统?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栖居?这些问题回答起来恐怕都不是那么轻松。“钱江时代”居民社区,从2001年开始设计,6年后建成业主入住。垂直的塔楼开辟出大量公共区域,每两层6~8户居民可以共享一块公共区域,希望恢复有“院子”的江南传统,又可以尝试建设社区关系。这样的努力用心良苦,但这样的传统回归却并不容易,不仅讲究“容积率”的地产商不认同,那些习惯了邻居相见不相识的住户对此也缺乏认同。

王澍表示,这是中国城市一个很大的问题,它并不只是社区,这个社区,因为我们都是在造这个高楼,把以前老的房子比如捉这种这种历史街区都拆了,它不仅是在拆房子,它的在拆生活方式,它是拆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和谐,尤其在城市里它的基础就是社区,我们相当于把发展的很很多年成熟的社区全拆了。通过建筑再把社区重建,社区的意识重建起来,但是这个很是难的,就像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乌托邦的梦想。

杭州钱江时代公寓

关于商业地产项目,王澍坦陈,有点思想,有点理想的建筑师是不屑做的。这种东西的话其实他都是以逐利为主要的目的,大量地房产都在追逐利润,所以你只要做这个东西,就像是某种商业链条上的服务者,它是一个环节,所以有一批国内的青年建筑师对这些东西是抱有一种批判的态度。

另一方面,王澍说,这个时代中国的建筑对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如果我们是我们管自己的实验建筑师,实验建筑运动,像这样的一种实验派的建筑师只需做内容很艺术的建筑,像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一般做这个比较多,而整个的社会的问题,住在每一个城市里都在90%以上的量就是住宅,尤其是房地产的住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声音,不能够被称为实验建筑师,实验不只是来艺术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要对这个时代爆发的问题给予正面的回答,完了以一种勇敢的实验性的方式去给予回答,这是我的一种。

王澍表示,一直试图想要插足安居房设计和建设,但是插不进去。因为这个各地都在很快地完成任务,我们进去做设计,那是在找麻烦。所以想让他去设计安居房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尽管主动地去做试探,能不能去做一些,因为他知道一般的建筑师不愿意做,费用很低,也没有多少设计费,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是既使是这样,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机会。

杭州钱江时代公寓

王澍对安居房这个概念是有质疑的,因为安居房大家就说廉价,或者是低租住宅,它隐含着对这个社会阶层的一个划分,对低收入的人要注意划分,而且很多城市都规定,安居房必须放在城市郊区多远的地方。王澍一直主张就是建筑尤其是大量的住宅,尤其是这次。大量的住宅建设其实对重新来整理我们城市的社会的结构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低收入的人群提供安全住宅,最主张的方法是把安居住宅和房地产住宅混合到一起,将其称之为社会主义住宅,其实我们看现代社会史上,如果你有机会去看,比如在布鲁塞尔当年的社会主义部门,很朴素的三层楼的小砖房,造价很低,但是很细心地考虑到人们的生活,前后有点绿化,形成一个不是房地产的社区,而是大家能够在生活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英文词叫(英),就是指的社区,就是邻居,是大家一起来享受一种分享的生活。它应该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来去做的东西。

马岩松:公租房同样要往好了做,

设计可能会改变环境氛围和人的行为

马岩松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住宅形成中国城市百分之九十的面貌,但住宅规划模式还比较单一,这是个很可怕的现象。记得有个艺术家拍了成百上千个家庭,一进门厅就是客厅,除了家具不一样,格局几乎都一样。

事实上,环境影响人,如果生活模式都差不多,整个社会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就可能产生问题。如果住宅没有多样性,我觉得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地块具有单一属性,或用作住宅,或用于商业,城市也是这么规划的,因此,混合街区感社区很难形成。

所以,一个社区和另一个社区应该有不同特征,它得混合才行,有文化、有商业、有住宅。还有一个问题——建筑本身也没有完成社区的功能。西方没有这么大的地产商,所以设计师好不容易拿到一个机会,他就要想办法精雕细琢,考虑在社区里加点内容,而不是设计流水线式的产品。建筑建好,我觉得要等所有人住进社区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整个生活状态。

燕保·百湾家园

这个项目可能不仅是建筑,它是一个让生活发生的场景,其内部的丰富性我都能猜想得到。同样,社区的开放性和可成长性都特别重要,它将来可以进行改动。

我之前帮政府做过一个报告。研究过法国公租房的整体变革,它在战后有一个阶段都是大板楼,后来慢慢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建筑师和住户会去提意见,相当于两方都做出了努力。

我有个观察,比如,如果让我来设计,可能密度会低一点,我觉得这个现在很难做到,但我还是要阳光,这个空间密度再低一点才更舒服。

有这么一个博弈的过程,本身就很重要,它就是人参与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家参与社区建设,未来,我们可以在业主层面搞一个类似文化节的活动,大家融合在一起,以后每年就慢慢把这个活动搞起来。我觉得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建设的过程。

燕保·百湾家园

在建筑设计上,我们设计了一条线,然后沿着这条线有一些像口袋的空间设计,这条线上的人们相互重合,可以见面;此外,人们还可以找到其他功用的空间,这就是典型的社会空间。建筑也好,住宅也好,它们的核心都是人。

对建筑师而言,作品需要有人跟他互动起来,他才有成就感,设计才有成效。

有人说:“公租房有必要建这么好吗?”马岩松反问,那多差是合适呢?还是越好越合适吧。他说,我不是一个旁观者,我是创造者,我就觉得一个建筑哪怕是住房,它也不光是一个家庭的,它还是一个社区的,更是一个城市的。

在百子湾社区里,在接受委托的时候做了好多调研,当时说,这样的社区里,因为人的习惯问题,不一定能特别爱护建筑本身,门窗都是经常容易坏的。记得有个业主说,见过“拿脚开门”的。但这个项目里的门设计得是比较干净的,说不准他想踹的时候,就觉得下不去脚了,或者说弄脏了还愿意主动去维护下公共环境。

哪怕是垃圾桶,都找了一个设计大师设计了标识。马岩松认为,设计做得好了,人们可能会更爱惜这个环境,甚至愿意去维护公共环境。设计可能会改变环境氛围和人的行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张佳晶:给建筑师松绑、鼓励城市多样化

张佳晶,GOM上海高目建筑主持建筑师

在建筑学界,基于城市背景下的住宅设计,是30年间慢慢演变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支。房地产初期的时候,那时还可以研究一下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一梯四户,甚至小高层,新的1.7容积率,2.2容积率情况下的方法,建筑师有创新的可能性。大概在2005年以后,建筑师在房地产主导的住宅设计当中,因为住宅标准化而逐渐没有话语权,这个时候很多有追求的独立建筑师,或者大院的优秀建筑师,会直接拒绝住宅的设计。这种“厌恶”程度,据我了解只有中国才有。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我们公司做了很多其他优秀的类别,像学校、公共建筑等,但住宅是我们最重要的标签。我们也在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或者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到底以什么态度面对它。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人人都满意的房型和人人都满意的小区,构成了人人都不满意的城市,这是为什么?对比一下日本和其他欧美国家的城市结构形式以及不一样的经济模式,能在日本看到,人人都不太满意的房子,人人都不太喜欢的小区,最后构成了人人都喜欢的东京。提出它的改变可能,是专业人士的职责,我们公司经历这么多年的努力,最后我们发现,至少上海,还在做基于城市背景的集合住宅研究和实践的就只剩我们一家。

上海龙南佳苑

上海传统的里弄式的格局,在住宅中大部分朝南,它跟地型和周边道路的情况,既吻合了东方人中国人对南向的追求,同时提供些许别的可能性。如果面对黄浦江,朝东、朝南、朝西,可以加入其他的参数,这个城市是不是有更多的多样性。但是房地产通过各种力量抹平了所有这种小参数,同时不仅占领了上海这样的江南水网本来丰富形态的城市,同时刷新了三亚、贵阳、成都的朝向需求。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原因?因为这样从资本回收来说,效率最高,赚钱最快。但这样抹杀掉的是多样化的城市,符合当地气侯的城市,被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全部同化掉了。

我们城市中心密度,有些局部是不够的,我们一直认为我们要建新城,但其实做一个复杂函数模型来看,把郊区建得很远很大,把中心人口疏解的交通模型,甚至远不如中心城增加密度,疏解郊区新城密度的交通功能。我认为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平衡,一个城市如果只追求长期利益,就太阳春白雪了,如果城市太追求短期利益会受到惩罚。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对短期利益诉求过大,意味着你透支的是什么?是生态,是未来。

上海龙南佳苑

我对于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没有任何兴趣。我更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单打独斗的英雄,我希望能用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力量,去改良它。比如,在我们公司的努力下,我们和上海的专家不停的碰撞,日照朝向规范在新的住宅规范里被调整,现在的租赁日照只要满足50%即可。这些给建筑师松绑、鼓励城市多样化的所有数据的来源,都是基于上海龙南佳苑及其他实践的基础,在这方面,我已经做到我该做的事情。

 

来源:

建筑师马岩松:住在公租房里的人,同样是城市的主人 by 硬核读书会

对话建筑师张佳晶:我们想要的城市和住宅 by 金桥碧云美术馆

[面对面]王澍:一个建筑师的理想与现实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市规划千城一面MAD马岩松mad马岩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