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谈绿建 论土洋  > 正文
彭培根痛批“洋建筑垃圾”
发布时间: 2010-09-20   来源:金羊网投稿 

彭培根 著名建筑师(图片来源:百度)

“垃圾建筑”是建筑学上最佳的反面教材

彭培根为公众所识,主要源于反对现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场馆、CCTV新大楼设计方案的“战斗”,因为他不仅仅“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专家学者之一”,更因为他“相比之下更像一个坚韧的斗士”。彭培根在清华大学开设“理性建筑”一门课已达19年,基于此,彭说:“我们建筑师评论别的建筑师的作品,不能仅从艺术的角度或个人的喜恶来表达,而必须以国家治国的理念与大政方针,以及建筑法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各种科技数据为基础来评论。”正因如此,他在建筑界向来是以“以理服人”而著称。

建设部等五部委建质(2007)1号《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若干意见》里指出,今后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鼓励国内招标,避免盲目搞国际招标,设计要重视保护和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数量、规模和标准要与国情和地方的财力相适应;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外观与传统文化及周边环境的整体和谐;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要防止单纯追求建筑外观形象的做法,凡不能达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对此,彭培根认为这是中央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顺乎民意、符合国际主流思想的重要决策,也是痛定思痛后的重大选择。他说,温家宝总理不久前所作的有关城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有很多是:贪大、求洋、浪费国家资源和没有中国特色”的批示,肯定也是经过中央领导集体讨论过的指导思想,我们建筑界许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有良知的人,尤其是两院院士周干峙先生,感到有必要好好宣传这项“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政策。

为何有此情结?彭培根毫不讳言是对国家大剧院“大坟包”、北京奥运会“鸟巢”主体场馆、CCTV新大楼“歪门”设计方案等“垃圾建筑”的痛恨。彭教授指出,前些年一面倒地聘用外国建筑师来设计一些“时装表演服装穿来上班”一类的建筑是外国某些不入流的、对中国没有感情甚至是缺乏职业道德的“建筑大师”,利用中国社会目前崇洋媚外的心理,把中国当成了他们“新武器”的实验场,将一些在他们自己的国家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设计用在了中国。这些人的设计都是严重违反国际通用的建筑法规和各种科技的原则性数据,严重超出合理预算,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甚至是违反基本常识的设计。

的确,曾有140多位两院院士和114名知名建筑师分别联名上书,还有绝大多数建筑师和群众强烈反对的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最终还是开工了。这背后有何玄机暂且不论,反对者却是因为“其中有许多设计使用上的不合理,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这些所谓的‘新建筑’不管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没有什么创新可言,而且有安全上的隐患,它们严重地违背了中央对基本建设要求的原则,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并且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等多项理由而投书反对的。彭培根表示,之前他就向公众、媒体表达过他的这些意见,而且认为这些“垃圾建筑”是建筑学上最佳的反面教材。

国家大剧院(图片来源:百度)

鸟巢(图片来源:百度)

央视大楼(图片来源:百度)

应该把中国文化吃透再表现在建筑设计上

“中国城市有生命力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师把中国文化吃透,再将它从现代文明的骨架再生出来,表现在建筑设计上。”彭培根再次提及他的这一见解。这与彭培根强调中国建筑师的责任———“人民的建筑师应该是文化和城市面貌的塑造者,而崇尚时髦却不扎根于黄土地的建筑师会成为文化和城市面貌的破坏者”有关。我们只要环视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不难发现一些城市文化和城市面貌的破坏者,也就是“垃圾建筑”。这也验证了建筑设计的确是一把双刃剑。

为何会出现“垃圾建筑”?当然与建筑师的学术涵养与人文素养有关,但又不仅仅如此简单,建筑师成长的社会环境与此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在中外皆然。法国的普通民众对最近20多年来出现的“现代建筑”就怨声载道,怀有一种“仇恨”(haine)。法国建筑师兼记者特莱蒂亚克所著的《应当绞死建筑师吗?》一书的第一页就回答“当然应当!”中国学者的反思中也有这样的痛恨。彭培根推荐的《应当被绞死的建筑师们》一文(作者河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博士)就以CCTV新大楼“歪门”方案为例,“呼吁有关决策部门质疑这个方案。我们没有理由把如此巨额的钱投到这个有100个理由可以否决而无一个理由可以站住脚的方案”。彭培根断言这些在欧洲被称为“应当被绞死的建筑师们”都跑到“月亮没有外国圆”的中国来了,这些“该死的外国建筑师们”都把中国当成了“新武器的实验场”。

是否中国无人,或者说中国没有优秀建筑师?当然不是!彭培根说,青年建筑师崔彤所设计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既是功能现代的建筑,又深得中国建筑文化的神韵(而不是形式)”。在“鸟巢体育场”国际设计竞赛的7位中国评委和6位外国评委中唯一由始至终都投反对票的周幹峙院士“是真正的建筑大师和理智的大科学家”。已故建筑大师魏大中所作的国家大剧院方案是最好的体现之一,“那方案一看就是天安门广场建筑家族中的成员,是孙子辈的建筑,不仅很有中国神韵,还富丽堂皇、落落大方,同时又很洋气。该方案在国内第一轮设计方案竞赛中曾列第一名”。彭培根认为,只要我们善待自己的民族建筑师,一定会产生一批把中国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的新一代建筑大师。

中国人有能力设计建筑精品

什么是建筑?这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应该有一个相对规范的解析。彭培根就是探索者之一。“我个人对‘建筑’的定义就是:建筑应该是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的、创造明日更好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及艺术的综合结晶”。彭培根非常自信和坚定地表达他的观点。

彭培根对岭南派建筑赞不绝口。他认为白天鹅宾馆从建筑艺术到使用功能等都体现出一流的现代水平和浓郁的中国特色,说明中国人是有能力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魅力的建筑精品的,并且在未来的“纳米建筑”时代奠定自己的地位。

对比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彭培根更推崇已故建筑大师魏大中获得第一轮竞赛第一名的作品。“只可惜,竞赛结果却被莫名其妙地否决掉了,而换了一个比魏大师的方案要糟一百倍的方案”。彭气愤地说,法国媒体也在狠批他们自己国家建筑师设计的“大坟包”式和外太空异物式的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他们说它破坏了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毁乱了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文脉,并且四周的水面设计非常不利于在意外情况下人群的迅速疏散。另外,“鸟巢”体育馆的每垂直投影平方米自重量有260kg,而该瑞士建筑师得墓隆·赫札尔得在德国设计的2006年慕尼黑世界足球杯体育场只有80kg。这是为什么?美籍华人、世界级结构大师廖士骏设计的世界最大的室内体育馆(在美国Detroit)建筑的自重(垂直投影平方米)才只有25㎏-30kg左右。

国际建协(UIA)过去20多年来呼吁发展中国家要尽力保持他们的“区域性文化特色”(RegionalCultureIdentity)。那我们本土建筑的“区域性文化特色”是什么?面向未来,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应该有何作为?社会能够为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建设具有民族文化灵魂和艺术特色的精品建筑提供宽松环境吗?彭培根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