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青海理工学院 / 清华建筑设计院

学校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41.48亩,规划近期容纳1万人,远期1.7万人,拟建约70万平米的校舍建筑。一期主要包括核心教学区的核心建筑智慧学术中心(图书馆综合体)、五组院系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学生生活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本科及研究生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餐饮服务综合楼;以及体育运动区的2座400米跑道标准体育场及看台、3000座体育馆。一期建筑完成后形成了教学科研、公共交往、行政管理、生活服务、运动休闲等功能完备、空间完整的校园结构。项目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已于2023年9月竣工并于12月底通过综合验收。学校已于今年录取第一批新生并于2024年9月顺利开学。

项目用地位于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西侧山坡地。用地路东侧为青海师范大学城北校区,以西为酉山山区。用地地形复杂,自东向西地势逐步抬升,最大高差约70米。用地内有“三纵一横”四条已建成规划道路,将用地划分为七个台地,地块间是高达6~10米的陡坎,场地及道路需在此次规划中优化整合以利打造完整顺畅的大学校园。同时,本项目另一个设计难点是建设场地为四级重度湿陷性黄土,用地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的不稳定边坡、落水洞及雨水冲沟等。

为此,设计采用了环境敏感型开发策略,以适地适候、因地制宜的方针的回应校园的地质与生态基底,通过采用规模适中的组团式建筑,避免过于分散的建筑体量与坡地的矛盾,以“梯度建设”的策略,保证中轴广场及空间序列的平整并通过建筑内院高差处理及坡道台阶等向两侧延伸,通过建筑体量及入口层叠级布置、景观绿坡连接场地、体育看台顺坡设置、室外多标高广场等方式,将大型陡坎消解为缓坡地与多个小型退台融入校园建筑及景观绿地之中,避免了断裂式的高差对校园环境的割裂,还控制并减小了校园建设的土方工程量。其中,利用原地形冲沟的区域和特点,设计了名为“石溪花谷”的旱溪生态景观链,以链状的雨水花园构成由西北至东南贯通整个校园的生态景观绿带,提升了校园的生态品质,呼应了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同时,建筑单体通过采取“防风组团”模式、自遮阳墙体以及向阳门厅、共享露台、耐候连廊、光导管采光、光伏遮阳等建筑措施,通过减少夏季过强紫外线暴晒,屏蔽冬季西北风吹袭,改善高原日照与寒冷天气及冬季积雪对校园环境的影响。青海理工的设计正是通过深度研究地形、地质及气候的特征,挖掘其独特的自然禀赋,同时结合河湟文化的地域特征设计构建出高原山地大学校园的独特气质。

方案传承中国经典的杏坛讲学、明堂辟雍的学术礼仪空间,以中央布局智慧学术中心(图书馆及扩展功能)形成的空间序列,体现出对知识的尊重,突出校园作为教化空间的象征性和仪式感,凸显进入知识殿堂的学术氛围并且方便师生的使用。设计形成以智慧学术中心为核心,环绕布置公共教学及院系教学实验组团,外围布置学生生活、体育运动及文化活动用房的大圈层结构,减少了交通距离,方便师生的共享使用。

校前区智慧学术中心、学院组群形成的品字形布局,构成纵向的广场学术轴,依次布置主校门、明德广场、明理广场、智慧学术中心、绿坡、学生活动中心等节点,凸显进入知识殿堂的学术氛围;横向的林荫文化轴依次布置酉山广场、读书广场、台阶花坡、石溪广场,林荫晨读、体育馆等公共活动空间,体现学校的生态文化。双轴交叉打造了经典的“绿十字”校园空间结构。

在大圈层结构之中,利用了现状用地的冲沟设计了“石溪花谷”生态景观“链”,将链状的绿地景观带贯穿校园主要公共空间,呼应了青海高原的原始地形的生态基底,将校区两端的体育休闲空间和学术交流空间连成整体,成为本校园独具魅力的特色空间。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清华建筑设计院青海理工学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