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安藤忠雄:把脉上海建筑发展

近期,在上海举办的《安藤忠雄演讲:建筑的可能性》活动中,现场座无虚席,众多建筑行业从业者、爱好者慕名而来,聆听这位建筑大师的独到见解。演讲结束后,安藤忠雄接受媒体采访,围绕上海建筑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分享了一系列深刻且极具前瞻性的观点。 

安藤忠雄毫不留情地指出,上海部分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盲目照搬美国商业建筑风格,过于追求高大上的外观,却严重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及对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筑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地域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海派文化,然而部分美式风格建筑的大量涌现,不仅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风貌,也导致城市文化的同质化。 

以田子坊为例,这片区域原本保留着上海石库门里弄的独特建筑风格,承载着老上海的生活气息。但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新建商业建筑未能与周边石库门建筑的风格和尺度相协调,破坏了街区的整体美感和文化氛围。安藤忠雄认为,建筑设计应扎根于本土文化,深入研究城市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让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 

为了说明如何将本土文化与建筑设计完美融合,安藤忠雄以自己设计的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为例展开介绍。该项目位于同济大学科技园园区内,北依中山北二路、内环高架,南临国康路同济大学本部,东望四平路 ,占地91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

在设计过程中,安藤忠雄致力于让这座建筑符合上海 “惊人的速度感和生命力”,成为 “属于上海的风景”。他通过单体之间交错、递进,形成动感的整体节奏,赋予建筑现代化的气息。同时,巧妙运用围合感设计,营造出私密与开放相结合的空间氛围,呼应上海里弄文化中邻里交流与私密生活并存的特点。建筑的线条简练、体块清晰,外墙采用玻璃呈几何结构,如同几个立方体的组合,超薄的屋顶加盖,充满力量感的同时,也与周边的现代建筑风格相呼应。此外,玻璃幕墙的设计在引入充足自然光线的同时,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让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安藤忠雄的这一设计,不仅满足了现代办公空间的功能性需求,更通过建筑语言,将上海的城市精神与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为上海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在建筑设计领域,安藤忠雄对空间规划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强调,空间规划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注重营造舒适、宜人的空间氛围。在设计中,他善于运用光、水、风等自然元素,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空间体验。例如,在直岛新美术馆的设计中,他通过几何切割的极简线条,让地上咖啡馆的观景台与地下展厅的幽邃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海风与光影成为展览的一部分,给参观者带来独特的空间感受。 

在上海建筑设计中,安藤忠雄建议设计师充分考虑上海的气候特点和市民的生活习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如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设置充足的户外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交流、休闲的场所;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建筑安全是安藤忠雄始终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建筑设计应将安全因素贯穿于整个过程,从结构设计到材料选择,都要严格把关。在上海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建筑安全尤为重要。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在材料选择上,使用防火、防潮、耐腐蚀的材料,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展望上海建筑的未来发展,安藤忠雄充满期待。他希望上海的建筑师们能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海派文化的精髓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建筑作品。同时,鼓励建筑师们积极探索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上海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藤忠雄还呼吁政府、开发商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建筑师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支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上海的建筑在全球舞台上绽放独特的魅力,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安藤忠雄此次对上海建筑发展的建言,为上海建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他的启发下,上海的建筑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精神,设计出更多既具有国际水准,又充满本土特色的优秀建筑作品,书写上海建筑发展的新篇章。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安藤忠雄上海建筑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