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萍:做私宅设计领域的觉醒者

尚层设计院设计总监

张萍设计事务所负责人

当行业内大部分人还在“散点式装修”时,张萍便开始研究高端大宅“全案设计”体系。作为最早的践行者之一,她与时代一起,见证了家的样貌从居住状态、审美意识到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新。全案设计也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3个时代。从10年前刚起步的1.0时代,关注家的完整呈现和风格叠加;到5年前全案设计进入体系化的2.0时代,设计、实施、产品、服务趋于完善;再到如今全案设计3.0时代的开启,因疫情而改变的思维习惯、居住模式,让居住者与空间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度接触,私宅设计回归“个人属性”。

张萍设计事务所依托尚层装饰集团的平台体系,不断深化设计的内容与维度。以“体系化的全案标准,服务定制化的设计诉求”为核心,“全流程体系化的生活交付”为目标,形成高端大宅服务的完整闭环,为客户打造具有专属体验感的生活空间。他们开创行业首个生活交付服务体系,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设计,以生活交付为标准”,以生活形态研究分析、性格化全案设计、管家制项目实施、专属化生活交付为核心。从设计交付到生活交付,围绕“人”展开私宅设计。

近期,张萍设计事务所完成了“和光尘樾”的别墅改造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她打破了建筑空间原有的功能区域设置,大胆地对既有空间结构进行解构与重塑, 让室内外环境自然衔接,彼此相融。借由光线营造下沉庭院的四季光景,并在三层挑高空间创新性地嵌入“内观庭院”,设计师为居住者创造了未来时空中与环境的深度互动,完美体现了都市生活美学中“将生活融入空间,在场景展示生活”的极致空间追求。

“有序,有趣,有爱,有自己”依然是设计师在项目中秉承的设计观。有序,空间秩序的背后是生活的秩序,是由人的行为、物品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设计的秩序既要有合理性也要考虑便利性。

有趣,首先是空间本身的美学张力,其次是生活形态的趣味。在做私宅设计时,张萍的发力点不只有设计表达,更多是对生活方式的深度研究。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她总能获得生活趣味性的设计灵感。

有爱,设计师发现客户对生活的热爱,并对生活方式进行观察和解读,这样才会洞察到未来生活空间应有的基本属性。在“和光尘樾”的别墅改造项目中,了解到业主喜爱喝茶、美食和园艺,张萍不仅增加了品茗和禅修空间,还重新构建餐厨关系,让做饭和用餐之间产生一种密切的关系。无论是餐厅、书房、客厅还是禅修室,一切空间都围绕着窗外的“绿色”做文章。

有自己,设计的关注点应该更多地落脚于业主在生活中的状态,最好的表达就是表达自己。张萍总能捕捉到客户的生活状态,在原始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选择最适合的核心要素,通过五感打开生活的体验。由一个抽象的概念出发,最终落位到具体的空间中。

 

您从业20年,能谈谈这期间中国室内行业随着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变化吗?与此同时,作为中国高端住宅发展的亲历者,您认为国人对于美好人居的需求有着哪些显著的变化?

张萍:作为一个见证者,我刚从业时正好赶上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期,在2000年前后更多的还是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2005年,从业者都开始思考设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看到大量好的样板房案例,从中学习观察高品质生活。2010年,大家在设计空间的同时,开始更多地思考居住和生活的关系。很多设计师开始有了服务体系,有了对居住生活状态的观察。当时也衍生出很多新兴品牌和设计师事务所。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2015年开始进入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在积累了大量私宅作品后,我希望对行业有更多的观察和思考,不只是做一个项目的执行者,更希望成为对行业有所领悟的人。

在一层入口大厅,设计师打造了下沉客厅,丰富了整体空间层次

客户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仅改善居住面积,也开始思考空间美学,以及空间和生活的关系。客户和设计师谈的最多的就是他的过往经历、看过的好空间。设计师也通过好的项目去提升视野。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客户,都在推动这个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那时我们经常听到的词就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对生活的认知,对家庭生活的期待。整个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一个理性发展的居住美学时代。

尤其是疫情之后,设计师和客户都在思考,我们要去设计的未来生活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生活慢下来时,我们更关注健康和内在,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给自己更多时间。我们沉浸在时间里,沉浸在生活状态中。房产不再作为一种投资,大家会考虑自己的“终极住宅”,以及在这个住宅中,我们与生活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回到您刚刚完成的“和光尘樾”别墅改造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看到了您通过对原有建筑空间结构的解构与重塑,重新为业主“定义”了未来居住生活空间。您能否结合这个案例的实践经历,具体谈谈在这个项目中您的设计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张萍:设计一般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我会观察居住者的生活习惯,思考在空间中如何安排时间。私宅设计不只有空间维度的设计,它一定是关于时间的设计。改造的目标是希望在空间里营造人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在别墅的一层,我们舍弃了一间卧室的面积,把这部分面积放在了构建早餐与自然生态的结合上。从价值思维的角度,我们需要让业主在舍与得之间做出抉择。设计师首先需要给他一个建议,365天的每一个早餐时光,都可以在改造后的庭院中享受、感知一年四季的变化。在这样的时间段里,业主与空间产生了交互价值。还是说我们要把这些时光让位给一个一年只使用10天的客房。从空间和物质的维度,我们好像少了一间卧室,但却换来了与自然环境的深度相处,这是我愿意在设计中呈现出来的。业主在舍与得之间,也获得了生活的智慧。

 

地下空间被打造成休闲娱乐空间,因为下沉露台及天井的巧妙设计,可将自然光线充分引入室内

改造的难点是L型结构带来的合院空间的视野局限。东侧合院最需要解决的是早上光的利用。很多人做空间设计都只看空间,但我们一定要看空间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在地性。光是空间里最重要的设计媒介,通过做下沉体验空间的结构改造,解决了地下一层的采光问题。第二个难点是解决楼宇之间的对视。如果是在一个平层空间里,很难规避对面楼体对视野的影响。但是通过解决下沉庭院的光线问题,人不仅可以在庭院空间里行走,还可以停留用餐并感受环境。对客户来说,这个设计已经超出了他对装修的理解,并提升了他对设计和生活的认知。

 

我们知道您一直推崇并倡导性格空间设计,擅长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去做设计,您能否结合这个项目具体地诠释一下“性格空间设计”的本质与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体现设计师的人文关怀的?

张萍:每一个项目完成之后,都会被媒体问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在回顾时,我们就会去思考如何讲述客户的故事,以及设计师对家庭的观察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共性,家最终呈现出来的模样跟主人有密切关系。慢慢地我们不再关注风格,而是去思考家庭居住者的个性,以及空间与人的关系。自然而然,“性格空间”的概念就形成了。设计师最直接的灵感来源一定是业主本人。他的生活经验、家庭结构、生活状态都像一个原始剧本。房子只是一个载体,我们要用设计去叙述空间故事。通过对业主的观察和了解,从他过往的生活形态中获得新的创意,然后提取符合他的空间剧情。一个好的私宅作品,一定是由设计师与用户共创。设计师在拿到客户的原始剧本后,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和呈现。这种呈现本身有我们的专业智慧,也有我们对业主过往生活经验的提升,最终赋予他们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

 

通过这个改造案例,我们也看到了“后地产时代”中国设计师群体身份变革的方向,即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软装设计师业务边界的“消融与再重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从侧面印证了您所提倡的“全案设计”体系的必然性,不知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室内设计师群体的发展方向?另外,能否具体谈谈在一个“全案设计”中团队是如何配合的?

张萍:建筑空间解决的是宏观问题,室内空间解决的是微观问题。微观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间情绪。我们愿意在一个空间里呆上一段时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空间满足了情绪需求。一个有植物、有水声的空间,就特别适合生活工作节奏快的人。他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自我疗愈,通过与环境的相处沉静下来。情绪是私宅设计中的精神核心,它关照了居住者的情感。设计师帮助业主去梳理当下的生活方式,在原始剧本的基础上做观察、提取和再创作。

2012年我们开始做全案,那时候对全案的理解就是把项目做完整。后来我们希望能够慢下来,去观察业主的家庭生活形态。而不是像切蛋糕一样,把空间的不同部分组合在一起。那样的房子只是一个空壳,我们希望空间里的每个部分都是有关联的。现在我们做全案设计要满足微观的情绪需求。以往我们在庭院里种树,可能只考虑树的品种。但是现在,还需要思考它的种植位置、展示角度。当我坐在这把椅子上时,是不是最佳的观赏角度,以及树的四季色彩变化等。设计师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设计的预想,同时获得了经验,逐渐变成专家。虽然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工作分配给第三方服务链,但设计师需要像导演一样,整体把控每一个画面。

 

就目前的室内设计趋势而言,“全屋定制”的势头已然势不可挡,它充分迎合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空间一体化以及模块化的设计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趋势势必将削弱设计师的作用,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萍:全屋定制是行业里获得商业利润的一种手法。在空间中的确有一些处理需要这种定制,比如材料的统一性、收口的一致性。但近些年我们也在思考是否需要把墙体包起来,把空间做得那么紧凑?在表达空间统一性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色彩和不同材质的组合达到这种效果。

 

作为一个资深设计师,您认为设计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萍: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要从这三个方面去衡量设计。第一,我们从事的行业与服务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对于客户而言,他委托一个设计师做私宅设计,更多解决的不是当下的问题,而是基于他的过往和当下,去做关于未来的设计、时间的设计。每个设计师都有他自己的过往、项目经验、对生活的观察,以及通过学习借鉴到的好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获得启发,再去帮助客户构建他们的未来生活。我们与客户是站在一起的,用我们自身的专业价值与客户共创,共同构建他们的未来生活。现在的消费习惯让我们把更好的生活建立在物质消费的基础上,但我认为设计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的相处方式,影响生活的状态。这应该是设计师带给用户的价值。

位于三层,可观内置庭院的“会客区域”

第二,我们设计的空间,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有怎样的价值?我们经常说到设计理念,这其实是基于一个设计师多年的工作与观察总结。也与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方法有关,这些通过工作获得的经验都会反哺一个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第三,每一个发布出去的作品是否能被更多人看到,并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从地产时代最疯狂的发展阶段到理性时期,再到现在对价值感的强调,这种变化过程需要通过媒体的传播,让更多人感知到家庭生活的变化路径。一个样板房的居住模型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私宅设计中包含着主人对生活的表达、独到的审美、空间美学和功能等一系列思考。这些社会价值需要我们通过好的作品传递给社会大众,让他们获得美好生活的感知与启发。

 

我们注意到您个人还是非洲艺术收藏家,能否谈谈艺术收藏与做空间设计的关系?

张萍:在非洲我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纯净和原始,人类作为一种生命体,和角马、大象一样平等。每两三年我都会去一次非洲做深度旅行,爬火山、住当地人的村庄、自驾去无人小岛,在旅行中洗礼、放空自己。与当地人交流时,他们琥珀色的眼睛纯真地望着我,让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一个设计师最难能可贵的能力就是感知力。通过与人交流、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旅行,我们可以获得这种感知力。当我们作为一个文化的旁观者深入到异域文化时,可以打开我们的认知和思维边界。我的收藏主要是一些雕塑作品,这些艺术作品让我深刻理解了艺术创作的不同语言,以及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在设计中提炼我们的表达,用最简洁的设计语言呈现想要的效果。

 

中国在册登记的室内设计师有800万,在AI智能持续深入影响设计产业的大背景下,对于私宅设计师的发展方向,您有哪些建议?

张萍:首先我对这个行业抱有无限期待。我认为中国私宅设计的辉煌时期还没有到来,现在只是进入理性市场的初级阶段,市场的成熟期远没有到来,还有大量的机会。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越来越多的青年精英群体不断出现,他们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最重要的是他们理解“艺术审美”对于家居空间的重要意义,因此传统或是模块化的家居设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这一群体的要求,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必然是他们家居设计服务的首选,这也是我持续看好这个市场的原因。因此,我也衷心希望这些年轻的、刚入行的设计师能够让自己沉静下来,提升内功,对空间有自己的理解,明白空间的属性,不断打开眼界。最后要懂生活,理解生活,深入到生活之中。每个人的出路都和别人不一样,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设计观,以及独到的设计表达。当行业有了百花齐放的现象时,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辉煌时期。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室内设计私宅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