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  > 正文
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
发布时间: 2013-04-27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傅强:

傅强 英国宝佳丰景观规划设计公司总裁

大家好,我来自宝佳丰景观设计公司。今天的景观材料话题非常好,在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去年做了很多商业项目,尤其是对材料非常的重视。商业项目挑战性更大,在材料运用上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商业项目的铺装量非常大,大部分还是以硬景为主、软景为辅,所以在材料选择上首先是要跟建筑立面的统一,要体现整体感;另外一个就是成本。作为我们设计师来讲,一定不能说是按设计师的感觉来做设计,要转换思维,要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你的设计,所以很多设计师不明白为什么甲方总是反复修改方案,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如果我们具备地产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设计,我们有时候需要转换一下思维,这时候我们就知道为什么甲方让我们修改。景观设计是一门工程艺术,甲方就会关心成本,我们见过很多甲方,他们不怕花钱,但是最后真正落地的时候最愿意听的就是成本。包括建筑立面的一些呼应,因为现在商业综合体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了,地产商对创新的要求非常高,而我们景观设计基本上已经算是最后一环了,如果要体现创新的话,甲方也给我们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个也是一个挑战,包括一些新材料的运用上现在也在用,新材料也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这是硬景材料。软景材料的地域性影响较大,当然也可以有很多创新,即便在北京,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余地。比如北京有一些公司,从北美、欧洲引进一些品种,其实都可以做一些尝试,不能总是那百十来种材料,这样就是丰富景观设计的表现。

李伦:

李伦 澳斯派克(北京)景观规划设计公司董事总经理

大家下午好,我是澳斯派克(北京)景观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前年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成立了一个联合景观设计中心,我也是那里的负责人。在景观设计行业我算是老同志了,以前和傅总、王总精彩一起开会。我觉得咱业内的同行交流应该是很放松的,我今天拿着之前的一些案例来与大家探讨,前半部分是我们设计的一些主张,后半部分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同时也借助这个机会跟大家结交朋友,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合作。

刚才听到几位讲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怎么配合甲方。还有一方面大家也提了,我觉得感触也很深,我在澳洲居住了七年,就是国外的设计。比如刚才傅总提到的新材料,我觉得我们设计师会融会贯通的用,举个例子,混凝土在澳洲用得非常好,他们现在很多建筑外墙的直接这一块板子就是装配式的,然后这块板子表面的这些质感、纹饰都是一致的,所以他们的工艺已经非常精细了,咱们国内的混凝土在景观中用得也很多,但很难用得特别好,还停留在结构粗犷形混凝土的制作方面,有时候我们也会使用彩色混凝土,觉得新材料可以节约成本,但实际上用起来之后效果不是太好。另外,我们去韩国也有这样的体会,感觉首尔和国内普通县城的档次差不多,但是看到它街面上地铁站转换出来,这边是十几年前用的材料,那边可能用的石材是新的,但是要跟国内的地铁站比起来,材质的尺度和材料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观设计其实是有些像在室外的室内设计,但其实我们比室内设计的外延广泛,但反过来说我们没有他们做得好,当然也有比他们好的地方。我们这个行业内在国内就是教学质量有问题,走出校园的人需要实践很多年才能够成长起来。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准备的材料。其实设计师里面主创的角色很重要,材料也好、项目的结构也好,这个需要相当的功力和一些实践积累,所以我觉得现在整体景观行业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奥雅这些优秀的公司,他们有一些优秀的团队,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但这个层次和建筑设计行业不同,因为建筑专业比较成熟,运作起来也比较顺畅,所以材料可能是它其中的一方面。前几天还看到奥雅集团李宝章先生提出了“创新、务实”的理念,我觉得这两点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个“精细”。景观设计的创新设计都是一样的,在中国也不会有太多东西可以抄袭。在务实方面,我们以前做了一个项目投标,它的建筑已经完成,景观开始配合,但是景观设计师重新设计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其实那个路子不太对。另外就是精细,我是40多岁的人,1991年1992年参加工作的时候单位里面上面有1个70多岁的人,2个60来岁的,4-5个50来岁的,3-4个40来岁的,还有30来岁的,我们算是年轻的。现在全部颠倒过来,像王总、傅总这个年纪基本不做设计了,或者是又要忙设计、又要忙业务,精力很分散,这是咱们景观行业的一个现状。在国外也是这样,在建筑行业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提出要创造景观,同时我们要务实还要精细。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介绍。我觉得现在国内大体环境不太好,比如行业收费问题,比如我们很被动地从属于甲方的问题。包括学科领域,是否要建立一个龙头性的学科,而不应再争论园艺还是园林;另外,像资质这类的问题都是很耗时间和成本的,但是国内一些资质申请和实际情况又不是一回事。

接下来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一些项目,有些是景观规划和微观的设计。有时候做起来以后发现有些景观建筑师不太懂建筑,根本不去考虑建筑的功能,这个也是比较普遍的。今天讨论了很多话题,我也梳理了一下思路,提出四个主张:一是用当地的材料研究文化和项目体现自身的特色和价值,这点我是很支持的,就是比较有咱们的地方特色。另外,专业的技术艺术的修养是展现设计的艺术价值。以前我们开会,老总层面上的大家都提到,风景园林是工程还是艺术,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6分的艺术,4分的工程。下面通过这些图片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是传统的园林——狮子林,这个叠石为山的景观具有它的理念和特色,你看到这个就知道它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这个是澳洲的,有些是日本的。这是澳洲的社区里面的一个公园,就这么一块,相当于是公园里面立的一个碑,所以一些小的说明性的东西就在这里,这个石碑是有一个故事在里面,造型很古朴,材质上用得也很古朴,所以流传得久了之后你会觉得它很有意思。另外,它身上可能承载着一些地域、历史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不像现在千篇一律的情况非常多。这个是墨尔本海边的一些公寓,这个照片是2004年拍摄的,海边很简单,就是体现当地特色。这是个纬度很高的城市,但是它有海洋气候调节,所以棕榈树都能种植。这是韩国的奥林匹克公园其中的一个景观,再清晰一点儿可以看到这是一颗松树,还有雕塑,我觉得很抽象,有它的艺术品质。说到雕塑,我建议甲方去找雕塑系的研究生,让景观设计师给他定一个主题,材质大小给一个控制,而不像我们现在对实施的控制很差。第二个设计主张是用专业的技巧、艺术的修养展现设计的艺术价值。这是澳斯派克本部在悉尼比较早的奥林匹克公园,一进去是地铁站,地铁一进去是个广场,它是在广场的旁边,很漂亮,国内现在抄袭这种做法的也很多,它的材料非常简单,就是普通的雅克力玻璃条,然后有一些太阳能反光板。它的广场铺装全部是水泥砖材料,材质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国家投资的。第三个设计主张是用普通材料增加设计精细度,创造附加值。这是在美国的泪珠公园,它的叠水的石头是用那种大的块石做起来的,我觉得相当有创意,他们把这些石材给整合起来,用这种有特色的石材划分了一个空间出来,让人们有一种置身于大自然的体会。很遗憾的是我们国内设计行业里面很少有这样的作品,因为按照我们的比例来说应该有很多,这种创意性的作品是相当有趣的。这个是在澳洲的儿童活动区,海盗船,它上面的材料也是很简单的,用这种木桩子、旧铁皮,真的不贵,但是在设计中确实花了功夫,而且是有主题的。像这个部分就是海盗和船的文化,所以儿童活动的区域也变成了景观,这一点也是很强烈的,这在国内还是空白。第四个设计主张是用生态的理念、负责的态度做设计工作。这里是墨尔本,他们在公寓社区中做的一块活动场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的,然后所有的植被都让它慢慢去长。

活动现场

王拥军:

非常感谢李总!我举个例子,刚刚李总提到了一个案例,就是美国泪珠公园搭的石头景观,那个石头是设计师在石场一块块选好的,然后在场地再一块一块堆好、编好号码以后再运到公园内的。可能大家看起来这种塔的景观很有气势,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能就是这种最笨的办法就是要控制好品质的最好办法。我经常说景观设计包含两点:一个是地域化,一个是非标准。目前我们在材料的使用上,从设计实践,包括公司的一些要求,其实对于材料的品种我觉得是越少越好,规格越少越好,色彩越少越好。

我记得我们所处的三里屯SOHO,从建筑到景观我觉得它的元素只有两个,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不管是屋顶吊顶还是其他的部分,不会再有第二个元素了。我觉得这点可以向室内学习,现在它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就是这种简装然后加上配饰来营造氛围,而整体做得并不复杂。现在我们经常讲景观如何做出效果,我们的结构、框架很简单,包括使用的材料,也要靠一些软装,再一个就是要靠肌理的变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用这种地域性的材料如何“粗粮细做”?其实刚刚大家谈到一个降低成本的问题,用当地材料是否可以成本低?这取决于施工工艺,就像我们开饭店一样,如果主打农家菜,那么农家菜还是要用农家做法,拿到城里肯定没人吃,所以大家不要忽视施工成本。

另外,我认为今后的趋势是低造价,因为我觉得我们目前的景观有些过度设计,但是今后的趋势慢慢理性以后低造价将是发展趋势,包括石材等。外地对石材可能会有所控制,可能会更多的用一些人工材料。人工材料我们现在也在研究,包括水泥,在芝加哥你很少看到石材,除非偶尔一两个市中心的写字楼会有一些。另外,我还注意了香港,其实香港的石材也不多,但是日本好像相对石材还多一点儿。我觉得在人工材料使用上,包括从设计到产业化,其实它是一个产业。我们目前包括很多的甲方,都在做这种材料的研究,包括万科,就在做这种混凝土的研究。混凝土的使用,如何来降低造价。我们很早以前也做过这种实践,就是我们自己来设计我们自己想要规格的混凝土,包括厚度、表面的肌理,都会定制模版,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实际上这个也是今后的一个方向。

今后的趋势一定是景观材料以人工材料为主,或者说以当地最便宜的材料为主。我觉得从我们设计的角度实际上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定不能花,这是一个有数字的表现,不能说我有钱我就可以乱花,我觉得这个是设计的一个原则。所以从行业来讲,就是设计师材料的意识如何跟品质跟造价跟工人的结合,其实还是任重道远的。所以说也希望我们今天大家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意识,然后从头开始做起,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