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地产界 > 人物  > 正文
景观设计促进住区产品升级
发布时间: 2009-12-17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洲联集团·上海五合智库(WISENOVA)总经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或许早在一千多年前,柳宗元就已经给出了景观设计的真谛:回归本质,还原生活。

住区景观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近年众多的楼盘也将景观品质作为楼盘营销的主要卖点,不仅是为小区居民提供宜人的生活环境,更是通过对整体形象的塑造来加强房地产的保值能力。“景观设计”的概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主导思想、设计理念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概念模糊的初级阶段:我国在2000年前后逐步引入住区景观概念,小区设计开始将景观设计列入其中的范畴,但景观所占分量较轻,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同时设计人员对其的理解也仅限于草地绿化、提供活动休憩场所等初级层面。

第二阶段,一哄而上的“复制”阶段: 在初期探索之后,欧式住宅开始在全国“复制”,景观从配合建筑风格的角度出发,亦开始形成了以“欧式”为主要风格的表现时期。这一阶段的多以硬质景观为主,通过地面铺装、广场、大型喷泉、雕塑小品,运用分割、组合、堆砌出空间转换的效果来表达“西欧风情”。

第三阶段,大展拳脚的快速发展阶段:在欧陆风逐渐泛滥之后,住宅设计将眼光投向了更多的异域风格,其中当以东南亚风情最具代表性。这一时期阶段景观设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硬质景观,特别是雕塑、小品从追求数量转化为追求质量,向着精致性、艺术性发展;而各类园林植物的广泛应用更起到了对建筑及硬景的软化。

第四阶段,回归自然、注重人文的阶段:在一系列的“模仿、复制”之后,景观设计已经开始出现回归自然的趋势,注重与基地自身的地形、自然景观相结合。让建筑融入景观,二者结合的更加自然与紧密。而景观风格也在褪去了最初的奢华、张扬之后,逐渐过渡到低调、宁静的环境营造。市场更倾于选择一种隐于市、静谧的生活态度。

而在当前景观设计“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除了对于自然景观、建筑融合等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的关注社区与城市、人与人、结构与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才创造出丰富的内外部空间环境。因此在未来的小区景观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一、让业主融入社区,让社区融入城市

由于景观设计进入中国市场较晚,早期的设计经验都是来自于对国外社区的视觉景观效仿,但对于国外社区的开放性、社会性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国内众多项目过分强调独立感和私密性,无形中隔断了内外部的联系,也切断了社区内部的融合与沟通。因此当前景观设计中更多的将整个片区发展纳入整体考虑,它追求的是居住与城市的融合、业主与社区的融合。

社区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延展人的社会性与网络性

小区景观需要创造具有共享性的,与城市生活紧密联系的城市空间系统。在广州星河湾和北京星河湾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均在项目红线之外改造了周边环境。在广州修建了骑江休闲木道和过江大桥下的桥底公园;在北京则投入巨资去建设生态公园,改造青年沟。改善周边环境,让开发商、业主、政府都获取了不同的价值,最终让星河湾赢得了一张荣誉的“城市名片”。而另一方面,通过景观纽带将不同物业融合,拓展小区范围。在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其早已不是单一的住宅区景观,而是通过多种类型的项目开发、景观的和谐、路网的引导来形成一个交织的社会网络,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

 通过景观的引导,促进小区的交流

新型小区阻碍了原有邻里间和谐关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因此景观环境还兼具着培育小区关爱、交流的重任。北京格林小镇的线性景观带引进了北欧小镇的街区理念,与传统的中心绿地做法相比较,线性景观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通过景观尺度的小型化、近人化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同时大量半私有和公共空间都沿景观带分布,非常有利于业主在小区的优美环境中拉近彼此距离,进行充分的交流。

二、走人性化景观设计道路,给予业主最多的体恤  

人性化设计首先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对各类群体的深入认知与了解,最大限度的迁就人的行为方式,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而非是使用者去被动适应。因此景观设计需要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

针对不同阶层适宜调整景观设计

不同的客群对于景观的需求各有不同,如针对改善型的高收入群体,可依据这一群体讲究品质、趋于幽静的个性,适宜的选择一些中式园林、古典主义等经典保守型风格;而针对白领阶层、首次置业的青年社区而言,则可采用明快的色彩或简约时尚的元素。更加细分的看,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居民的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CBD区域以金融、贸易等商务人群居多;新兴工业区以IT、技术类人群居多。而前者工作外向型偏多,对于小区的认同感更偏重于幽静与私密;后者在相对封闭的工作状态下更渴望社区的融合与交流。因此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景观设计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但实际情况是更多的小区无法详细定位目标客群,此种情况下则可通过定制式的庭前景观来满足业主的不同偏好。

关注特殊群体的景观需求

小区中的儿童与老人,除了关注到共性需求外,更应细致考虑这类群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从植物的选择上来说,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不宜用一些针叶类的或带刺、含有毒物质的植物;而应选择一些健康有益的,观赏性强的植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但在选择老人活动场地的植物时,就要考虑老年人在性格上更偏向于沉稳、安静,心灵上更渴望安详、宁静的状态,因此要通过植物来隔离视觉、噪音等周边环境,同时还应选择一些保健类的植物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