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BIM的魅力  > 正文
BIM的魅力
发布时间: 2013-09-06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序:

7月26日,畅言网设计师主题沙龙在CCDI悉地国际成功举办,本次的沙龙主题是“BIM的魅力”,BIM是建筑界前沿发展的趋势,正在行业中日益引起关注。本次沙龙活动共有来自在BIM应用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10余位嘉宾出席。

时间:

2013年7月26日14:00-18:00

地点:

北京,CCDI悉地国际公司

人物: 

陈国伟,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师;娄夕美,中元国际工程公司bim主管;李波,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师BIM经理;杨之楠,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UA5研发部;樊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际设计咨询所主任;匡嘉智,CCDI悉地国际bim负责人;曹悦,CCDI悉地国际副主任建筑师;陈宇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芦文昆,北京院1A1工作室BIM经理;李书雯,法国AS建筑工作室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幕起

陈宇军:

术语方面大家必须得统一一下。

匡嘉智:

对。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的Modeling是动名词,有模拟的动作过程。

陈宇军:

我们之前商量过是叫模型块还是模型过程,但是发现这些名词都不是特别顺嘴。

匡嘉智:

确实是这样的。

陈宇军:

我们院到了非用BIM不可的地步才用,像我们中心做了一个技术储备的项目,在必须用的时候就用,但平时如果是传统方式做的更好还是选择传统方式。

匡嘉智:

BIM全专业设计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成本问题。

畅言网:

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BIM会是未来工作中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陈宇军:

这是广告语,通过对BIM的运用,我们的感受和观点也会随之改变。说的现实一些,就是能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的一个观点。

匡嘉智:

现在我们建筑行业可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BIM的价值,我想以后应该会慢慢好起来,但是我估计时间不会太快,这需要一个过程。

陈宇军:

我觉得CAD甩图板其实很好用,大家能够很快地看到它的好处,而且过渡不困难,所以它很容易被大家使用。

匡嘉智:

是的,它确实能够提高建筑整个周期的效率。

畅言网:

前几天我去成都设计院出差,成都设计院的总工也想成立一支BIM设计团队,8月中下旬可能会来北京学习交流,他说要跟匡总取取经。

匡嘉智:

我们内部有在做一个针对新员工的培训。如果有需求可以联系和交流。

畅言网:

好的,到时候我们给你们之间牵线搭桥。

匡嘉智:

是的,我很高兴多交些有志于BIM技术的朋友,以后有些项目我们可能还有合作的机会,我觉得畅言网BIM平台打造的很好,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交流BIM技术,并互相支持。

畅言网:

我代表建筑畅言网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一期的沙龙活动。建筑畅言网是一个建筑资讯类的门户网站,成立已经三年多,经常举行线上、线下的活动。就像今天的沙龙活动我们旨在以茶会友,促进建筑圈的和谐发展。这期沙龙得到了CCDI悉地国际匡总的大力支持,也有幸邀请到了BIM圈的知名设计院和设计公司代表参加,希望大家能把各自在BIM领域所掌握的一些经验,包括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拿出来切磋、畅谈。

匡嘉智:

匡嘉智,CCDI悉地国际bim负责人

首先欢迎各位莅临CCDI参加沙龙。我们在2006年、2007年就开始研究BIM,但这不代表我们做得好,我觉得像中国院、北京院、包括清华院等设计院都各有所长。之所以能走到现在, CCDI企业领导的支持是致关重要的,所以说这也是我们能够把BIM从一个职能部门转化成一个业务部门的最关键条件。我感觉BIM前景很美好,但是过程中确实很辛苦,BIM在业内有很多利益隔阂,包括我们中国的现状,就决定了我们的BIM发展现阶段不会那么彻底,所以我想就需要圈子内的一些专家和朋友,大家共同努力去推进它,这样BIM推广才会越来越好。关于CCDI的BIM团队发展,第一 BIM咨询肯定是我们未来的主要业务之一,我想未来不可能让设计师去做一些基础建模的工作,就像国外的一些设计单位,在BIM建模方面有一些专门的团队来操作,所以我想BIM建模员团队在将来会越做越大,这部分是基础。第二 BIM技术是一种能改变我们现在设计、建造和运营工作方式的手段,是现在建筑行业中信息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它必须要跟专业相结合,这样才能让BIM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方面我们团队也在做一些设计项目,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主业。第三 BIM是整个信息化的一个过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IT。我想如果我们从IT这个角度切入,例如软件开发, BIM现在还没有达到设计计算、建模、出图和成本统计的一体化,中间还是有很多割裂,所以软件开发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陈宇军:

陈宇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刚才匡总总结得很好,把BIM的美好愿景以及现实的困难都给大家阐述了。BIM的愿景是非常美好的,但就目前来看更多的还是一些广告语。我们做BIM也有几年了,现在BIM在我心中的形象、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体会到更多的是不太容易能达到这个美好的愿景,这方面我觉得不是软件或硬件技术的问题,实际上它涉及更多的是管理、社会协作,是沟通人员分工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想把模型交给施工单位去做,那么我们设计人员懂不懂施工,如果不懂,就不能把信息放进去,人就做不了,昨天讨论了北京市的BIM标准,会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所以昨天我也说了一下感受,我觉得现在的BIM更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协调,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义,怎么定义呢?就是人与人之间怎样提高互相之间的信赖程度,BIM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就是能够让人们更加相互信赖,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今天上午在看一个项目汇报,很多方面都不清楚,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拿BIM先做一个模型呢,BIM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能够把自己表达得很清楚的手段,BIM给了我们这种手段,我们是否这样去运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个人的自觉,当然还得具备有这个条件,就是说我想跟大家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有没有这样一个规模、一个依据呢?现在还没有,所以我们抓紧时间做北京市地方标准,BIM就是说给大家制造了这样一个共同对话、共同遵守的规则,这样大家才有共同语言,我举个例子,比如建筑里面有这么一个东西,我做一张图,跟这个形状一模一样,但是你可能不满足,做BIM如果只做三维,那肯定不叫BIM,你可能还得知道这里面包含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成分,那么我们把这张图做好后肯定花了好多时间,我们第一的想法就是这张图是我做的,我要保护起来,不跟大家共享,这样反而制造了一种障碍,所以我们得有一套规格,BIM人员要做协议,我们有一套标准叫做编码标准,这是我们在BIM里面有条件实现的,我们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好后才可能让下游通畅起来。我觉得就现阶段来讲,最急迫的就是在我们已有的BIM软件技术上,我们要把规范和标准,包括行业规范、行业惯例做好,只有把这些做好我们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从点扩展到面。就是信息传递的路径能够很通畅,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则,若是一个软件完不成,就需要好多软件来接力,接力就需要软件之间公开透明,包括数据的公开透明。

就现阶段来讲,软件是一个短板,我们使用的这些软件都有一个共同点,不好学也不好用,所以现在非常红火非常出彩的作品都是非用BIM不可的作品,所以在这种压力下,大家不计成本、不计时间。那在普通项目里是不是要用呢?那我们就要考虑成本问题、预算问题,我们院也有些项目虽然进展得挺顺利,但是甲方一压工期我们的成本就增大,只能撤掉BIM,当然这种更多的要归咎于软件。昨天我跟于杰聊天,中国院有一个BIM设计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做的工作帮我们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们把运用Revit、BIM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做成了一本需求说明书,交给Autodesk去开发产品,这些产品将来会在国内销售,实际上就是针对中国做的特殊定制,我觉得这个非常好。不客气地说,如果现在想把BIM做好,团队里面必须得有一两个开发人员,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我记得李总说过BIM就像你坐豪华游轮去旅游,到最后一公里你要游泳上岸,这个就是说外国的BIM软件到中国来面临的困境。还有一个就是需要政府层面或者大公司、大企业把这个资源做好。现在我感觉看到更多的还是困难,当然这也是好事情,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

责任编辑: Editor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